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学姐的婚纱照,身着白纱的学姐,倚窗而立,身姿蔓妙,笑脸如花,那画面美的像童话。只是学姐身边的那个人,不是学长,不是个当年牵着她的手走遍西安走遍中国一直要走到地老天荒的那个学长。
学姐和学长是高中同学,那时学长是学姐的学长,为了追求学姐,硬是自己把课桌从高二年级的教室搬到了学姐的教室,从高一念起。那三年里,对学姐百般呵护,守着那个大家知道的“秘密”。高考之后填志愿,学长拿着学姐的志愿表抄了一遍。
大学他们牵手,毕业之后留在了同一个城市工作。一切都顺理成章。在我曾经读过的大学校园里,还流传着学姐和学长当年的爱情故事,那讲了一半的故事,结局是happy ending。刚毕业那两年还碰到学姐几次,提起学长总是一脸幸福状,只是迟迟没有听到结婚的消息。终于看到了学姐好事将近,新郎却不是学长。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也不得而知。
学姐在图片上配的文字是: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不知道在哪一个路口还会遇到谁,还会看到怎样的风景,也不知道在下一个路口,会迎来怎样的狂风暴雨。唯有奋力前行。但求此时,能惠风和畅,岁月静好。
不管愿不愿意,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
在这次远行途中,我们会碰到一些人,以亲人、友人或者恋人的身份陪我们同行。而同行的这一段路,或许很长,或许在下一个路口,已经彼此转身而行。而我们走过的路,终究不能再回头。错过的人,错过的风景,也如羚羊挂角,无处可寻。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没有地图,没有路线,没有目的地。这次远行,也许是从离开家的那一天开始。
在外面游玩,突然有一种特别想回家的感觉。朋友问我想回哪里,南阳还是西安。真希望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脱口而出。想回哪个家,我不知道。家在哪里,我也不知道。顿时有种心塞的感觉。
曾经那个被我叫做家的地方,已经许久没有回去过。那里留下了我十七岁以前的记忆。那个家在记忆里的状态,是爸爸工作挣钱,妈妈操持家务,我和弟弟读书。或围在一起吃火锅,或坐在阳台上晒晒太阳聊聊天,或一起动手把家里变个模样,或划着一艘小船荡漾在家乡的那条河,打发午后的悠闲时光……
上大学那一年离开家人和家乡,开始一个人的生活。到现在已经在曾经的远方度过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以后还会继续在远方停留。
之前在家里朝相处的四个人,如今在四个地方。而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变成了我们遥望的远方,变成了牵挂和眷恋。只是,任凭交通怎么发达,归家的路似乎变得越来越长。像有那个在内蒙古安家的东北歌手说的:曾经的家乡变成了远方,曾经的远方变成了现在的家。
曾经看过一小段话,大概意思是说,身在外地的年轻人,十几岁离开家乡求学问,然后在远方谋未来,如果结婚之后不把父母接过来的话,一年回家一两次,认真算来,此生跟父母见面的机会,不过二三十次。这种算法很残酷,总觉得哪里不对,想说出无数个理由去反驳,却觉得如哽在喉。
古人言: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如今,我们的远行,似乎再也没有“方”可言了,只要翅膀还有力量,便会奋力远行。即便地球变成了“村”,那个被我们称作家的地方,也是一年若干次汇集的地方,多少年轻人像侯鸟一样规律迁徙,定期返回,完成“任务”。小区里一个阿姨有一次聊起来自己的儿子,说是已经八个春节没有在家里过了,前七年在国外求学,七年回国五次,工作之后又轮上过年值班。这样看来,归家的次数,连规律“迁徙”的频率都赶不上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家人是陪我们远行的第一批同伴。而我们却在自己的人生旅行中越走越远。把曾经的家走成了远方。
当把家走成远方的时候,也是我们新旅程的开始,一路上开始碰到各种各样的同伴。包括陪我们一起把远方走成家的那个人。
从此的远行,开始变得艰难,也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在寻找的过程中,会风和日丽,也会月黑天高,会跌倒,会寂寞。但是我们只能向前走,完成人生这一次远行。
像学姐写的那样:不知道在哪一个路口,还会遇到谁,还会看到怎样的风景,也不知道在下一个路口,会迎来怎样的狂风暴雨。唯有奋力前行。但求此时,能惠风和畅,岁月静好。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诗一样的句子。当年跟学姐一起去志愿搭桥的时候,在安徽的农村,满天星光下,我们共用一个耳机听过这首歌。还记得当时的学姐秀恩爱:有学长相陪,人生这次远行要走多远都不怕。
如今看到学姐在即将为人妻之时,写下这样的句子,再忆起当年,不觉心有戚戚焉。
初恋男友,每隔几天,就会找个理由送个礼物再表白一次,在不懂得爱的年纪里,没少许下承诺,也没少说永远。一个标准的理科男,谈起恋爱来,也会写下类似“前半生无缘参与,后半生我们携手同行”“有你的地方就是家乡,没你的地方都是远方”这样让人掉鸡皮疙瘩的句子。
只是,曾经以为不会放开的手,还是在某一天,彼此放开,从此路人。
友情也是如此。太多的人来了又去,太多欢声笑语一转身便再也找不见。小学时候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那时候总是一起上学一起迟到,一起写作业一起调皮,假期一起出去玩,恨不得穿一条裤子。记得特别清楚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我把头摔破了,她故意把自己冻生病然后一起陪我不上学。小学最明晰的画面,就是跟她一起走在路上。当时的我们,却不知道从某一天起,我们会永远尘封在彼此的记忆里。
不过,人生这一次远行,太漫长,大部人走了,有一些人留下了,让我们觉得此行不孤单。十几年的闺蜜曾给我分享一句话:那些与你没有血缘关系,还一直肯对你好的人,都是值得珍惜的人。那些值得我珍惜的人,陪我一路远行。也是这些人,让冬天不那么冷,夜晚不那么黑。
远方总是和诗意挂在一起,然而人生这次远行,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生这次远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要到达的,是现在还看不到的远方。一直觉得,远方,是一个含义特别丰富的词。它可以是另一座城市,可以是梦想和理想,也可以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人生新的高度。
不管远方是哪里,大多数人在远行的路上,流了太多的血和汗。
朴槿惠在跌荡起伏中走出了一部韩国近代史,一路走来却是饱含痛楚,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和孤独,这个从绝望中走出来的女人说:“冰,是坚硬万倍的水,结水成冰,是一个痛苦而美丽的升华过程!”
王石川在送别郞永淳的《从此小郞是路人》的最后写道:“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以欢歌。”记得郞永淳说过,奔跑就是力量,奔跑就是方向。
也许在人生这一场远行中,唯有自己奋力奔跑,才能到达我们想要去的地方。这一路上,我们一直都需要各种温暖。
有时候也在想,最能温暖自己内心的,恰恰是自己走过的每一段路,而不是别人给的鸡汤。
朋友S,青年作家,写了很多治愈系的文章,出了几本书,会被介绍为温暖亿万心灵的暖心之作,但是前天看到她发状态:“人生为什么如此艰难……”顿时感觉背后一阵凉意:人生之路漫漫,即便温暖别人千百万次,也挡不住自己远行路上的坑坑洼洼。
一直觉得人生在本质上是艰难和寂寞的。也许只有自己亲自走一遭,才能懂得个中滋味。远行途中的每一道风景,才是收获。大学同学W,毕业之后刚工作一年辞职去英国读了研究生,完了在日本工作一年,然后又回到国内,和三年前一样在西安安稳的工作。她说以前觉得眼前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总认为生活在远方。折腾了一圈才发觉,生活就在身边,把眼前的抓住了,就是最有诗意的生活;把眼前的生活过的不粗糙,又何尝不是一场风景秀丽的远行。她把自己这几年的折腾比作划了一道抛物线。我觉得,这条抛物线相当华丽,即便回到同一竖坐标,生活已经不在原来的高度。这便是成长。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远行。一路走来,我们边仰望边成长。想要去的远方,有一些,曾被我们遥望,然后被我们回望。另外一些,是我们永远到达不了的地方。也许,这才是人生的奇妙之处。
不管远行中经历了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明白一个古老的道理:走过了许多路,见过了许多风景,都抵不过陪伴的温暖。很庆幸,一路走来,一直都不曾独行。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人,都将被视为珍宝。
有人说,旅行不应该是匆匆一瞥的风景,它更需要一颗随遇而安的心。但愿我们在远行的路上,不管怎么奔跑,都能在心里让自己“住”下来,无论在何地——但求此时,能惠风和畅,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