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澳门沙金娱乐
【党史学习教育】我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学生党员讲党史故事系列活动第六讲

作者:发布时间:2021-04-29浏览次数:64

 

  (学生通讯员 李珍 审核人 袁群)根据学生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安排,428日下午,我院于人文楼N207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第六讲。我院学生党支部书记黄大杰,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本次活动18级英语师范一班周于鑫、朱艺和章丹黎三位同学依次讲述了“炭火精神——朱伯儒”、“党员标杆——郑德容”和“轮椅上的远行者——张海迪”的故事

   周于鑫讲述了朱伯儒的故事。朱伯儒是广东茂名高州荷村人,生于1938年11月,1955年3月入伍,196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28年,做好事无数,被誉为活雷锋。周于鑫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炭火融融的故事。朱伯儒曾在武汉东湖跳进冰冷的湖水,救起一个落水青年;曾在隧道塌方的危急时刻,奋不顾身地把民工推出险境;曾在旅途中热心照顾一位突然犯病的华侨老太太。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竭尽所能地为群众做了大量排忧解难的好事。他义务赡养过10人,把7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他先后21次立功受奖,被人们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他的先进事迹被宣传后,中央军委授予他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荣誉称号。



   朱艺讲述了郑德容的故事。郑德容是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是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80年代以来他主持国家、省部级规划项目7项,获奖17项。撰写主编《毛泽东思想史稿》、《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任教55年,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郑德容给予后代的宝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是促使其奋进的伟大力量。



  章丹黎讲述了张海迪的故事。1960年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出版让张海迪名噪中华,张海迪也因此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天才在苦难中诞生,却不会被苦难所打败,张海迪认为:生命的最终意义是要实现在精神上的追求,于是她一路披荆斩棘,与苦难斗争,最终让苦难臣服于脚下。即使翅膀断了也要飞翔,章丹黎勉励同学们要不怕困难,敢于追梦。



   本次党史故事让学生党员们学习了三位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有利于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Baidu
sogou